托古改制(康有為的托古改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康有為的托古改制王莽的托古改制
托古改制是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前,為了實現他的改良主張而提出的一個辦法。他為了否定封建經典,否定封建正統思想,宣傳自己改制立法的變法主張,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變法”的祖師爺,目的是借“古聖”來論證變法維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基本介紹
中文名:托古改制人物:康有為,王莽目的:論證變法維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核心內容:王田制
背景,核心內容,結果,
背景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又一次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危機。當時,康有為、梁啓超等志士仁人意識到必須進行維新變法,否則中國就有亡國滅種的危險。在西方的民主和科學的思想還沒有在中國普及的情況下,為克服這種困境,康有為採取了借屍還魂的謀略,具體來說就是托古改制。 他為了否定封建經典,否定封建正統思想,宣傳自己改制立法的變法主張,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變法”的祖師爺,目的是借“古聖”來論證變法維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康有為看來,制度變革的前提是思想觀念的變革,所以他要在孔學的舊瓶中,裝入民主平等的新酒。他一方面想讓儒家成為社會變革中的思想資源,另一方面也想借“儒教”來抗衡當時影響越來越大的基督教。於是他把孔子立為儒教的教主,想藉此復活一種中國式的宗教。《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書影康有為先後撰寫了《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而《大同書》則是他托古改制思想的集大成者。這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影響(主要是在青年儒生中),為後來的戊戌變法奠定了理論基礎。核心內容集各家之大成,維新變法,君主立憲。(1)打破夷夏之分,實現世界大同。(2)“三世”之說,就是社會形態向高層次的進化。(3)社會進化分三階段:“封建專制(衰亂世)——君主立憲(小康世,昇平世)——民主共和(大同世,太平世)。”康有為作《大同書》,他知道還有民主共和,可是當時的清朝應當實行君主立憲,這才符合中國的國情。康有為認為:《春秋》是孔子為“改制”而作的書,只不過其中“托古改制”的“微言大義”長期被古文經學派所淹沒。結果康有為的托古改制策略並沒有引起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同情,反而徐桐、文悌等頑固派大臣紛紛抨擊和彈劾他的托古改制思想。戊戌變法只持續了103天便失敗了,托古改制的思想再也無人問津。
相關詞條
托古改制托古改制是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前,為了實現他的改良主張而提出的一個辦法。他為了否定封建經典,否定封建正統思想,宣傳自己改制立法的變法主張,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
托古改制(康有為的托古改制)托古改制是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前,為了實現他的改良主張而提出的一個辦法。他為了否定封建經典,否定封建正統思想,宣傳自己改制立法的變法主張,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
王莽改制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採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
孔子改制考(清代變法理論著作)孔子改制考是近代康有為撰。21卷。1898年由上海大同譯書局刊行。認為“六經”皆孔子為托古改制而作,堯、舜等都是孔子改制假託的聖王。從《公羊》“三世”學說...
建文改制建文改制是明惠帝、方孝儒、齊泰、黃子澄等人推行的改革,以先秦儒家的理想政治理念作為指導,遵循先聖之教誨而實行“德治寬政”,解決“朱元璋後”的嚴刑峻法、苛捐...
呂母農民起義西漢末年,封建地主階級殘酷剝削壓榨農民,土地高度集中,農民被迫流離失所,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王莽掌權後,“托古改制”,朝令夕改,增加捐稅和徭役,更加造成社會經濟的...
新學偽經考“新學偽經考”,又名《偽經考》,十四卷,初刊於1891年,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康有為打著公羊派的旗號,宣揚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新學偽經考”著重從經學...
熱門詞條
悠哉日常大王
陪我到以後
討論
partition
曉說
單純皰疹
雀斑
骨刺
integrity
波魯薩利諾
舌環
悅豪時尚精品旅館
pipa
adjacent
胎壓
郭嚴文
郭岱詠
蕭芳芳
巴雷特M82A1狙擊步槍
貓狗大戰
頤和園
第九個寡婦
西南大學
拿出妹控氣概吧
李佩芬
挑椅子
哈林搖舞
西街少年